文章來源:北京方舟醫院
勿轉發血腥傷醫圖片,從“我”做起;勿情緒化攻擊醫患雙方,從“我”做起;勿發布激化社會矛盾的輿論,從“我”做起;堅決而理性地維權,從“我們”做起……從現在起,謹防破窗效應給同行造成更多的傷害。
悲痛,激憤,委屈,吶喊,抗爭,醫生群體的應激反應和大聲疾呼,有可能演變出另一個社會反應——破窗效應,從而不但沒有制止患者暴力傷醫現象,反而加劇!
記憶猶新的就是富士康員工連續跳樓事件。2010年1月23日至2010年11月5日,富士康員工因工作環境、薪資待遇和公司的高壓管理引發連續14起跳樓事件,引起社會各界乃至全球的關注。
另外,每一次惡性傷醫事件前后,都會陸續發生大大小小的傷醫事件。
也就是說,醫療界郁悶、悲憤的轉發傷醫事件相關信息的同時,謹防破窗效應帶來的副作用!
破窗效應講,一間房子如果窗戶破了,沒有人去修補,隔不久,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;一面墻,如果出現一些涂鴉沒有被清洗掉,很快的,墻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、不堪入目的東西;一個很干凈的地方,人們不好意思丟垃圾,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后,人就會毫不猶豫地拋,絲毫不覺羞愧。同理,一件傷醫事件發生后,如果大眾不及時的保護醫生,遏制傷醫者,那將會有更多的暴力傷醫產生。
當下,每當傷醫事件一產生,大量的血腥、暴力的圖片和經過,伴隨著各種不理智的聲音在網上鋪天蓋地的彌漫開來,并任由其任意的傳播開來。傷醫案,正呈現出一種“破窗效應”態勢。
醫患關系呈現出“破窗效應”的典型代表莫過于近日發生的陳仲偉事件。2016年5月5日,一位聲稱25年前在陳仲偉醫生那兒做的烤瓷牙變色了,要求賠償的患者尾隨陳醫生,并連續砍了30多刀,導致陳仲偉醫生大量失血、生命危殆,最終搶救無效身亡。此傷醫事件發生后,網絡和微信群里曾幾次流出陳醫生被砍后的圖片,血腥、暴力開始彌漫開來……
接著,伴隨著各種或憤怒,或恨意,或惋惜的情緒,陳醫生傷后的照片在網上開始大量的傳播,并誘發各種人物的瘋狂討論。此時的血腥圖片和暴力經過,就在各種聲音中被淹沒。
然而,這種無形的淹沒才是最可怕的。因為這個時候,行為不是最主要的,意識才是最主要的,行為是由意識決定的!而更為廣泛與可怕的是,擁有轉發這種血腥圖片和欲傷醫意識的人,可能為數不少。
悲劇還在重演!2016年5月10日,重慶石柱縣中醫院一名外科醫生于當日凌晨在醫院被人砍傷,頭面部、胸背等多處被砍,傷勢嚴重并住進ICU病房;2016年5月10日,江西省人民醫院呼吸內科7床患者突發心臟驟停,眾醫生奮力搶救無效后死亡,當即,7個身材強壯的男家屬把肖主任踢倒在地,并圍毆肖主任,口出污穢語言;2016年4月23日,海南省婦幼保健院急診科護士黃曉因1歲多的患兒在候診期間出現高燒驚厥,家屬情緒激動對她和另一名護士進行扭打……
到這里,我們是不是也該警醒:正是毫無遏制與毫無理智的傳播傷醫事件的血腥暴力圖片和經歷,一定程度上催動著惡性傷醫事件的連續發生,無腦的轉發正成為同類事件發生的一條導火索!
慘痛的代價告訴我們,這些勸告定要記?。何疝D發血腥傷醫圖片,從我做起;勿情緒化攻擊醫患雙方,從我做起;勿發布激化社會矛盾的輿論,從我做起……
重新建立起醫患的良性循環,需要多方伸出手來,而不是缺乏理性地打破窗戶到底!
破窗效應:
破窗效應(英語:Broken windows theory)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,該理論由詹姆士·威爾遜(James Q. Wilson)及喬治·凱林(George L. Kelling)提出,并刊于《The Atlantic Monthly》1982年3月版的一篇題為《Broken Windows》的文章。此理論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,會誘使人們仿效,甚至變本加厲。
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筑為例,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,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。最終他們甚至會闖入建筑內,如果發現無人居住,也許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縱火。一面墻,如果出現一些涂鴉沒有被清洗掉,很快的,墻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、不堪入目的東西;一條人行道有些許紙屑,不久后就會有更多垃圾,最終人們會視若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棄在地上。這個現象,就是犯罪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!
(本文系健康界原創,歡迎轉載!點擊獲取授權。)
BEIJING FANGZHOU HOSPITAL
醫院地址:北京市順義區臨空經濟核心區裕東路3號
醫院電話:010-67621717
溫馨提示:任何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當面診斷,所有門診時間僅供參考,最終以醫院當日公布為準。
關注方舟官網
手機隨時咨詢